•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图书馆
  • ENGLISH

新闻资讯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日期:2006-10-31 点击数: 来源:

为促进我院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精神,结合实际,特制订我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院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自从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民办高职教育事业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这是党中央全面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生力军,高等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使我院教育事业发展获得了强大动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文化强省、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文化名城和人才强市、科技强市、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省市两级的新一轮发展规划,使我院的专业建设有了强大的产业依托,人才培养获得了优越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来看,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宏观政策导向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得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家庭及个人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全国现有年龄在18岁至22岁的青年人数达2.8亿人,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院校发展规模的制约,现仅有24%的青年通过国家统招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公办高等教育的现有规模相对于庞大的适龄求学青年而显得十分有限。从社会需求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行业急需大量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量部分将主要靠民办高等教育来补充。根据我国国情,民办高校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力量。我国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为我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实现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我院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办学内部条件看,我院从创建到现在,历经26年,办学历史悠久,校风学风严谨,师资力量精干,管理严格规范,学生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特别是近5年来,在董事会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加大投入,科学管理,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

1、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26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达32万多人,多次受到了民革中央和省市政府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被民革中央称为民革系统办学的一面旗帜。1996年被浙江省教委授予“浙江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学校”,1997年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全国办学先进单位”,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称号,2003年、2005年两次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2005年学院“党员之家”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浙江省高校示范性党员之家”,2005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陈香梅科教文奖办公室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5年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全国办学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树立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学院坚持“创办优质高职学院、培养一流应用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合格应用人才为目标,发挥民办学校办学机制灵活优势,适时调整门类,增设专业,所设专业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9个,其中4个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的检查验收,6个专业正在迎评准备中,一批新专业正在申报,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院与美国欧伦学院等四所国外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形成了既有高职教育,又有远程教育,还有职业技能培训的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3、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

        近五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本建设步伐,校园面积由原来的62亩,扩大到现在的407亩,另有预留发展用地160亩;校舍面积由原来的3.2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0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数量由原来的6万册,增加到现在的21万册;建成了3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多功能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新增加的学生公寓楼、教学楼、培训楼等一批基建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所有这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建立了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到2006年9月,全院共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37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0人,占教师比例的21.1%;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6人,占教师比例的15.2 %;年龄在45岁以下的研究生以上学历有45人,占研究生以上人数的90%;年龄在45岁以下的副高以上职称人数有14人,占副高以上职称人数的38.9%。

5、制订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证制度,教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按照教育部统一口径统计的就业率,2004—2006年分别达到了95.8%、96.7%和91.8%,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成立了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督导和评估专门机构,坚持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检查、评比、竞赛、表彰等活动,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据统计,近3年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

6、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立了党委,建立了工会、教代会;合理划分了董事会与学院行政班子、党委班子之间的权限与职责,较好地实现了学院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同时,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自身机制体制优势,不断创新,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投资主体民营化、内部运作高效化、专业设置市场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办学特色。

7、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合理扩张。

        2005年6月29日,我院成立了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经济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六所二级分院。到2006年9月,我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了6346名,其中高职学生4891名、学历文凭学生1252名、成教学院学生203名。近3年来,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快速增长,由2003年3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6300多人。

        回顾近五年来的办学实践,我院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民革中央和民革浙江省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第二,董事会和学院党政班子坚持了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培养合格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班子成员自觉把办好学院作为一种责任、当成一项事业,身先士卒,团结协作,从严治校,严谨治学。第三,董事会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决策及时、正确,经费舍得投入,使得学院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办学条件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第四,学院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始终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抓好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办学方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较好地适应了学院自身的发展需要。第五,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教职工队伍。上述经验,是我们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这样的办学有利条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我院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

(三)我院发展中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院发展的机遇期,同样也是我院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某些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人才队伍状况还不能适应学院发展的新形势。学院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十分合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专业特色有待进一步形成。近年来,我院专业建设总体上讲很有成效,但现有的专业结构还不十分合理,缺少特色专业现象仍然存在,保持我院持续发展亟需有力的专业支撑和行业依托变得十分紧迫。

        三是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科研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强、活力不够、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的体制和机制尚需要进一步健全。

        四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院现有的教学、科研和实训装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实验人员相对匮乏。

        “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紧跟全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突破瓶颈,促进发展。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十一五”期间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为重点,注重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努力打造长征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我院教育事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十一五”期间我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定位

        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以成人高职教育、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辅,培养具有良好敬业精神、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十一五”期间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过26年的积累,学院基本具备了办学规模再上新台阶、办学水平再上新层次的条件和空间。

        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成为拥有一万名左右在校生的、本专科多层次办学的、质量较高的应用型民办高等学校。

1、       办学规模

        争取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10000人左右;成人高职和远程教育人数5500人;参加各类培训人数4000人。

2、       办学层次

        形成本专科多层次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成人高职、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的格局。

3、       专业建设

        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8年)重点建设《会计》、《市场开发与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秘》、《财务管理》等6个专业;第二阶段(2009-2010年)重点建设《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公共事务管理》、《商务英语》等6个专业。每年拓展3-5个专业,到2010年使学院专业总数达到34至44个,其中院重点专业6-8个,省重点专业4-6个。

4、       科研工作

        坚持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坚持理论与实践,实验与实训相结合,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到2010年,力争编写出2-4部特色鲜明、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民办高校适用教材;争取有省部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5-10项以上,院级科研项目达30项以上,努力实现国家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5、       师资力量

        经过五年左右时间,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到2010年,教职工总数达到655人,专任教师555人。其中按照教育部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0%的要求,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达到170人;按照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的要求,达到230人。重点专业至少要有一名重点学科带头人。

6、       图书资料

        更新图书馆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二级学院专用资料室和重点专业资料室。馆藏各类图书每年递增15万册,2007年达到38万册,2008年53万册,2009年68万册,到2010年达到83万册。各类期刊2800余种,师生阅览座位达2200余个。

7、       仪器设备

        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到2007年底前要达到2500万元,2008年底前达到3300万,2009年底前达4200万,2010年底前达5000万元;建成多种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实训室;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

8、       办学设施

         到2010年,校园占地面积达567亩,建筑总面积24万多平方米,新建运动场地7万平方米。2006年要投资建设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建造2幢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2007年开工建设2幢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楼和1幢面积0.5万平方米的培训楼。近期要在完成学院东侧农居户拆迁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并完成学院西南侧农居户的拆迁工作;要下大力做好学院东侧80亩省市政府发展规划已批地块和小山岙80亩待征土地的征地工作,为扩大学院办学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基础。

        实现学院“十一五”期间各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特色、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原则,做到统筹兼顾,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三、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根据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精神,目前,我院“双高”教师还有缺口,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原则,抓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山特聘教授”制度,采用公开招聘办法,不苟一格挑选物色学科带头人。二是要鼓励工作表现好的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三是要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师资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等方面达到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努力形成素质优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四是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制度。采取以老带新、组织新教师培训、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集体听课和评课、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五是要坚持多管齐下,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教、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是搞好学院建设的一项核心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应用性、学术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考核对学生成才的导向性,努力形成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建设好重点课程,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分层分类管理;修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听课评课、观摩教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评先机制和优秀教师表彰激励机制。

(三)    培育办学特色,推进专业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产学研结合,形成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以信息电子类和社会服务类专业为辅的办学特色。要坚持以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带动其他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所有专业都要根据学院教育特点,形成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课程体系,努力打造精品课程。要根据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组织好新专业申报工作,使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要认真做好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新专业和人才培养质量检查验收工作,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时间和力量,力争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新专业和人才培养质量检查验收。要进一步做好做实对外合作办学工作,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渠道。同时,要加强与省内外先进院校的合作交流,逐渐形成自身教学优势,努力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四)    加强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要重视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抓好业余党校教育培训,实行党员发展责任制,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定期召开党的组织生活会议。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学生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思想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制订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五)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选拔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的员工从事管理岗位工作,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学院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执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效精干的管理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责明确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学院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院系两级作用,实现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效率优化、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内部工资分配关系,建立与职务、岗位职责、实绩贡献、考核相配套的分配体系,提高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管理骨干的待遇,发挥分配制度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调节和杠杆作用。

(六)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

        学院各级党组织要在学院党建、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在办学方向和改革发展中起保证作用;在依法办学中起监督作用。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学院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负责人依法办学,对学院建设和事业发展等重大问题,以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对学院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广开民主渠道,推进院务公开,加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监督力度,完善和加强学院教代会制度,发挥教代会、工会的作用,依法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搞好凝聚力工程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院领导和党委成员要坚持联系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保证决策更加科学和符合教育规律。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进一步强化稳定工作的多级责任制,建立确保稳定的保障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提高岗位安全自觉性,强化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严防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学院发展的平安稳定。

(七)    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校园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院要积极拓展思路,合理利用资金,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同时,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开源节流,强化资金、资产的管理和运作,确保经费投向,优化资金、资产的配置,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学院新基建项目的建设,要根据设计规划,分期建设,分项实施,保证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学生生活服务设施、教育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基本建设,努力使办学基本条件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并不断有所改善,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我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院要乘全国高职教育大发展之东风,借以往办学经验之积淀,在全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学院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把我院建设成为优秀的民办高等学校而努力奋斗!